邮编:473000
网址:nyyzfx.xiloo.com
校长张占线,副校长雷华敏,政教处主任段宏伟等多位教师组成。
南阳市示范学校。评选人:南阳市教育委员会。
市级文明单位。评选人:中共南阳市委,南阳市人民政府。
2008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。评选人:南阳市教育局,2009年3月。
河南省安全校园展示活动学校。评选人:河南省安监局,河南省教育厅。
南阳市中小学师德建设先进单位。评选人:南阳市人事局,南阳市教育局。
南阳市实验中学位于南阳市东关书院街,占地70余亩。是东晋永昌三年兴建的弥陀寺(后人称东大寺);元泰定(公元1324年)建成的宛南书院(地址在察院),于元至元元年(公元1335年)迁往弥陀寺,改为“学府”;明英顺二年(公元1458年)称之为“府之文庙”;清乾隆十六年(公元1752年)又改为“宛南书院”;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诏改书院为学堂,称“宛南中学堂”。清光绪32年(1906年)改为“南阳府中学堂”。1906年以前均为南阳府创办。民国元年(1912年)宛南中学堂与南阳府公学合并改称“宛南中学堂”,属南阳县主管;1912年教育部令将学堂改为学校,1914年改称“南阳中学校”。1915年改为“河南省立南阳中学”,收归省办。民国九年以南阳著名中学为序列改为“河南省立第五中学”。1934年复名为“河南省立南阳中学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处仍沿用其名。1954年,更名为“河南省南阳市中学校”,1959年更名为“河南省南阳市高级中学校”,1971年更名为“南阳市中学校”,2002市六中集体迁入称“南阳市一中分校”,2006年更名为“南阳市实验中学”至今。
南阳市实验中学位于南阳市进贤街一中老校区,占地70余亩,校园绿树掩映,建筑古朴典雅,处处显现出三百年书院和一百年名校的浓厚文化积淀。学校设施,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学生公寓、食堂、餐厅、运动场地,一百六十余台微机与宽带网联接,闭路电视系统可同时播放五套教学节目,理、化、生实验达到国家一类标准,语音室、多媒体教室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手段。
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43人,中学一级教师47人,国家骨干教师4人,省学科带头人6人,市学科带头人8人。省市级骨干教师45人,获国家、省市级赛课奖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%。
2002年迁校以来,重点升学人数三年翻两番后始终位于中心城区前列,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,已成为我市寄宿制学校的,成为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,学校七年来的飞速发展,为中心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在元朝泰定元年(1324年),今市实验中学所在地,即建为东大寺,原名弥院寺,一说建于贞观初,不可考。到了元代至元年(1335年)改为学府,称宛南书院。书院负责人叫山长,教师分为讲师、助教、助理等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诏改宛南书院,南阳知府庄有信重修改建宛南书院,四周筑垣为院,三门分别命名为:左社门、右仪门、中为大门,直入先贤祠。次为总讲堂,藏书楼为尊经阁,阁后到堂,左右分为四斋:一曰教仁,二曰集义,三曰复孔,四曰达智,各斋均设讲堂,列书屋数十间,座落棋布,严谨大方。射圃亭后建草庐,有池、有桥,叠石为山,风景宜人。除东北的文昌阁,东南的奎星阁外,西南建有土地祠。院门向东,立雕彩牌楼,知府庄有信书“道义渊府”四个大字于牌坊之上。全院占地80亩,房舍300间,其规模与著名的嵩山书院,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不相伯仲,可容学生300余人,规模之大,为河南书院之。
清光绪29年(1903年),书院改为南阳中学堂;民国元年(1912年),改为宛南中学;民国四年(1915年)河南省划为六个学区,南阳被划为第五学区,设省立中学一所,故改为河南省立第五中学,简称“南中”,当时学生6班300人,学制6年,初中三年,高中三年。上世纪60年代改为河南省南阳市高中;70年代改称为南阳一中,2002年7月改称为南阳市一中分校,2006年9月改称南阳市实验中学。
南阳城区自宋至清共有八大书院,这八大书院是:诸葛书院、豫山书院、志学书院、养正书院、南阳书院、紫山书院、宛南书院、崇正书院,其中以宛南书院为,从元至今近700年,南阳名士多出于此。700年间,从这里走出多少学子,无从考究。1993年在北京召开南中校友会,在京校友报到者123人,估计总数在300人以上。据史料记载,从光绪元年到光绪29年,南阳共出进士6人,举人34人,大部分是从宛南书院走出去的。1955年到1999年选聘的两院院士中,河南省籍院士53名,南阳占13名,为全省之冠,其余的,如开封5人、新乡5人,郑州4人,安阳4人,其他地市,1-3人不等。在这13人中,从南中走出的院士是:语言学家丁声树、建筑学家杨廷宝、选矿专家余永富、水利发电工程专家张勇传、地质学家张国伟,一所学校走出这么多院士,在全省所有百年名校中,。
早期的南阳一中,可谓名儒荟萃。1903年首任教习张嘉谋先生,为清廷内阁中书,民国初年任众议院议员,是中州八大名士之一,他不置家产,耗尽祖业,兴办学校;1908年,主政学校的杨鹤汀先生,是辛亥革命后南阳首任知府,同时任南中总督,其儿子杨廷宝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,1924年即获美国建筑设计一等奖,他的著作被美国、英国作为建筑学教科书使用,主持参与了人民大会堂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,先后两次当选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;1912年的宛南中学学堂堂长罗飞青女士是辛亥革命烈士。现代史上在这里任教的彭禹廷、董作宾、吴丽泉、黄廷晌、徐玉诺、胡耀亭、米至亭、段雅亭,都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文学家、文字学家等。五四时期,这里是南阳进步思想的发源地,革命战争时期,这里走出了大批进步青年,不少人英年早逝,成为革命先烈。
一百年来,从这里走出的大批学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人,他们是:国家领导人袁宝华、胡清源,大学校长王德炳、吴云鹏,共和国将军金涛、曹诚、张天,以及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如冯健、尹焕章、郭家申、董玉京(台湾)等等。
南阳之成为历史文化名城,乃因为南阳有几千年的文明史;南阳之所以名人辈出,是因为南中100余年作为南阳的高学府而存在。正因为这样,南中被称为南阳的“文脉”所在,被称为南阳的“文曲星座”。
董作宾先生之子董玉京先生,现任台湾台北中华医院荣誉院长,著名心脏科指导医师,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,台湾甲骨文学会顾问,在台数十年,自谓“我也是永远的南中人”,每年从外地回家的学子,都要回来看一看母校,他们中有九十高龄,让儿子推着轮椅来的,有三十年代再此求学的八十多岁的老人,有五十年代毕业的,让儿子陪着的,有已经去世的尹心田先生,四个儿子专程来母校探访父亲当年生活过的地方,更有三五成群,十个二十个同学聚会,结伴回到母校的。现在每年学校接待的海内外校友都在150人左右。他们心系母校,不忘母校,母校的图片在网贴上传递,共同表达对母校的思念,也为21世纪的母校如此破旧而扼腕叹息。
和本院相关的民间传说有“东大寺传奇”、“不出状元不改门”等。